“站在巨大的菜单面前,看着这一排排盖饭炒菜的文字,我慌了,看起来名字都那么诱人,却又感觉不是我想吃的。内啥,老板给我来盘随便吧” ————迷茫的食客
昨天在回京的火车上,接到同事的电话:“胡大,我能发线上版吗?” 这个突然的问题,让我突然愣住了。前几分钟,我刚从拥挤的过道找到我的座位,然后吃了一个肉夹馍。现在突然要思考这么高大上的问题,“能发版吗?”,感觉这上下文跳跃的有点大。
除了感觉跨度有点大之外,心底还是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严重在两点:一,开发项目这么久,竟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能可以发版;二,依赖过于集中,导致单点故障。
前者对个人的成长来说问题很大,举个不太恰当得例子,你刚来北京时不知道咋坐公交坐地铁,然后你问路人了。第二天你又来到同样的地方,问同样得问题,那显然你始终无法掌握这里的地形。鼻子下的东西固然好使,但是要打算在江湖独立行走还是得多独立思考。
后者问题对团队的发展十分不利,这种情况意味着团队成员始终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东西,在给谁做东西。也跟实际的用户没有沟通。这种情况团队很难成长。Leader不应该成为团队成员的视野边界(天花板)。
“呃,你是在问我能不能发版吗?你觉得能不能发版呢?什么情况下能发版?”我反问到,然后想到同事可能已经遭到客户端和产品的围攻了,于是又道:“能不能上线,取决于目前接口测试是否稳定,对其他依赖方有无影响,这些都没问题,就能上线。”
挂掉电话,依然觉得得考虑下这个问题,究其原因在于 依据 这两个字,人们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需要一个依据。就好像你想买个新手机,然后你对旁边的哥们说,你看我现在的手机触屏、锁屏、耳机、按键都坏了,你说我是不是该换个新的?旁边的哥们看了眼你的手机,说是得换了,然后你立马打开已经下好的订单,付款去了。
这个 依据 也可以说成是 原则 ,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太独立的开发者不太具有自己的做事原则,或者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做事原则,所以得依赖别人,Leader或者需求方来帮你作抉择。但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做的东西。而独立的开发者大多是有些原则的,因此也很容易在新的环境(项目)中找到做事的依据。
那么,说了这么多,这个迷茫的食客应该吃点什么呢?只见他左顾右盼,左边这个姑娘点的鸡蛋虾仁似乎不错,老板来一份鸡蛋虾仁。老板:“没有”。左思右想,突然想起来昨天得牛肉饭吃的也不错,老板来份牛肉饭。老板:“没有”。这尼玛也没有,突然想起最爱吃的豆腐,老板来份红烧豆腐。老板:“没有!!这位同学,你不点麻辣烫别在这瞎凑热闹”
能不能上线道理也是一样,想想什么情况下能上线,考虑为什么做这个接口,接口能不能用,效果是否满足需求方。
“老板,随便给我来点麻辣烫” “你自己拿吧,我忙着呢”
- from the5fire.com微信公众号:Python程序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