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5fire

关注Python、Django、Vim、Linux、Web开发、团队管理和互联网--Life is short, we need Python.


个人回忆录之一年总结(记2010.09至2011.12)

作者:the5fire | 标签:   | 发布:2012-01-04 12:30 a.m. | 阅读量: 8706, 8295
虽然我不愿意套用一些陈词烂调,但是我依然得这么说,一眨眼的工夫,2012已经来到了。“2012”这个词在我想在大家的意识里都占有不小的权重,前提是大家看过《2012世界末日》这部电影。

每次总结前都要看上次的总结,还有以前写过的所有的文章。看到这句话:每一次总结都是在爬一个台阶,台阶的高低取决于你能够凝聚的材料的多少。。我觉得以前的我这句话写的很是有道理,不过时至今日,既然我比以前又多活了一年,自然我应该提出更为完善的论点,在不济也应该补充一下。所以这句话现在应该更改为:每一次总结都是在爬一个台阶,台阶的高低取决于你能够凝聚的材料的多少,而能够供你来凝聚的材料的多少又取决于你经历的多少这里的经历不仅仅是指生活经历,还有知识,见闻。试想一个常年泡在醋坛子里面的人怎么会知道酱油是什么味儿,即便有人声情并茂的告诉你。

以前的总结都是以9月份为起点\终点。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学生身份了,不会再有暑假这个词汇,所以总结的上下限自然要滑动到元旦这个假期。不过为了减少被我遗忘的时间段,这次的总结就要从10年9月开始,因为我不想若干年之后看所有的总结时,发现里面少了几个月,这样的漏洞对于我这样总是不断在思索生命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打击,漏掉可能会让我觉得那段时间我并不存在过一样,或者说少活了几个月。

说到少存在了几个月,这个话题可以很顺利的过度到我要总结的时间点。

2010年9月,从学校搬到外面的出租屋,开始了一个人的修行(阿米豆腐,可不是出家做和尚),从这时开始其实我就已经觉得学校和我没多大关系了,也由此引发了我记忆的错乱,我总是以为我是10年9月份就毕业的。

搬到出租屋算是我自己对人生的一个选择,放弃了群体式的学习,而开始孤独的学习。说到孤独,我觉得这是个很奇怪的感觉,在人多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寻找孤独,而正真处在孤独的环境中,有会去寻找热闹。我现在回顾我从进入提高班到退出提高班,貌似就是这两种状态的转换。

我觉得是提纲挈领的时候了。

第一:我的闭关生涯
我不知道武侠剧里面的那些个高手闭关的时候都干些什么,是不是不吃饭,只吃泡面或者面条。不过我想我现在所说的闭关其实就是现在的词:“宅”。这段时间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这样,泡面和面条,当然了早餐都会喝牛奶,忘了是不是蒙牛的。

这段时间在我现在看来尤其重要,虽然损失了一些东西。这段时间的所有的活动(吃饭、睡觉、WC)都是围绕学习来展开的。这么做确实很有效,在简单的环境里,只是单纯的做你要做并计划好的事(注意,这个很重要),一天一天的看着视频,写着代码,做着软考题,还有课程设计,整个计划都在无障碍的前行。

这段时间从以前.NET的项目中跳出来,彻底的转向JavaEE的学习。从一个DRP项目练习开始,到SSH逐个学习,然后再实践,总结。

我觉得应该详述一下每天的学习流程,以供以后参考(或者别人参考)。当然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计划,总体的计划又是围绕着目标来的,所以我当时的目标就是到年底能学完javaEE的基础课程以及SSH的课程(课程只是视频),并且做一两个SSH的项目练手。在此之间还有软件设计师考试,课程设计DES相关的东西。

有了一个整体的目标,剩下的就是分解执行。我记得我当时大概把十几天划成一个阶段,然后在每一天中,详细记录下什么时间范围内学习了什么,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多少。我记得在我所有的统计里,每天最长的一次的学习时间是16个小时。大多数的时间都是11个小时左右。在一个简单无干扰的环境中,每天长时间的学习也是能保持高效率的。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想要长时间的保持高效率的话,有一个诀窍叫做:饥渴。确实,如果你真的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时间太短暂,并且你对知识的渴望或者说对掌握知识的渴望又很强烈的话,那你的效率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疲惫的。

写到这我自己产生了一些疑问。或者也是有人会问的问题:“为什么你从不继续做.NET,而转而学习JavaEE”。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个方面,1、在我当时的视野里,并不知道.NET再深入学习的话应该有哪些东西可学的,但是对于java我知道;2、当时软考的时候是要看java的,因为考试里面有java的题目,所以顺势;3、从米老师和师哥那里知道JAVA的SSH是个好东西。

这个时间段持续到2011年过完农历新年。

第二:初到北京
在以前的某篇文章中也写过,过年之前就和一个师兄说好了,年后到他们公司。于是在没有投简历,没有面试的情况下,开始了工作的生活。这段新的环境的时间段,我觉得应该是从过年到第一次出差。

初到北京,一切都很新奇,从学校到社会,我觉得第一个让我关心的问题就是房价和物价,对于一个已经在学校里生活了三四年的人来说,习惯了不考虑住宿,习惯了饭卡里只有五块钱也可以到食堂吃饱饭,习惯了就算银行卡里没有钱,也不怕没饭吃,找宿舍的兄弟们蹭饭吃。所以初到北京觉得一些很陌生,身边的很多事情,都不能遵循学校里面的生活思维。

刚来的时候,在师兄的哥们那里住着,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师兄。(读者会不有点晕),每天不用去上班,因为我们那时还没有办公室,不用惊讶,确实如此。在住的地方写代码,网上谈需求,有时会到另外的一个公司(我们的合作公司,付工的公司)当面谈一些事情。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坐着,写代码,吃饭,写代码。现在想想以前的那段时间算是幸福的很。正所谓,没有经过冬天的寒冷,就不知道羽绒服的暖和。

可惜那时刚到北京,一切新奇,看熟悉了周围的事物,总想去看的更远,看的更多,总想,什么时候也能每天乘公交或者地铁到公司上下班。

时间久了之后,我的感受从新奇变成了腻歪,每天都在屋里呆着,并且是一个人呆着,这个感觉很不好,我想找人交流,尤其是交流技术。虽然同住的几个人都是搞技术的,但是大家好像从来不讨论技术,好像唯一的一次是听到一个哥们(做了好几年的vb开发)问asp和asp.net是不是一会事。大家空余时间都在聊房价,游戏,还有找对象。

初期的这段时间主要是做一些小项目。用付工开发的webspeed框架,另外还值得一说的是,开发环境是dreamware,这个着实让我吃惊一把,不过工具终归是工具,合适就拿来用。

这段时间,一边做着项目,一边还在准备学校的毕业论文。空余的时间就会站在窗口望着窗外,马路那边的驾校。忘了当时在想什么。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办公室收拾好了,抽空到办公室附近租了个屋子,把家当全部搬了过去。也终于有机会体验一次在北京搬家的麻烦。这里要注明一下是从丰台搬到了梨园。

搬到新地方之后,基本生活依然如旧。只不过每天多了些思考的内容:“大家为什么都要来北京这样匆匆茫茫的生活”、“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了很多年之后依然要这样的忙碌,才足以生存”,也开始对房价物价的思考。很多问题都不明白。但是又找不到人来交流。或许这也是我最后要离开的原因之一。

总结这段时间,主要是刚到北京的新鲜和困惑。

第三:出差
有了办公室之后,每天的生活都在这里度过,不过一段时间之后,研究院的项目要进行测试,于是师兄带我和另外的一个公司的小伙子到研究院去,主要是为了以后由我来负责这边的技术问题。这个项目不是个小项目,涉及到很多平台、环境、接口。我们负责其中一部分,使用SSI开发。基本功能都有了,我的作用就是进行修改,添加一些功能以及修改解决一些bug,还有就是平时需要测试的时候到研究院来测试。

这个项目中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的,除了技术架构方面的内容,也出此见识到社会中真实的项目开发测试是怎么样的,最后的部署环境是怎么样的。

等我差不多熟悉项目之后,研究院需要到福建去进行演示,而我们作为技术支持,也要派人过去。本来我就没打算要过去,因为我觉得既然是技术支持,就应该安排一个老手过去,不过最后还是我过去了,师兄说是有事脱不开身,不过我觉得师兄想锻炼我的成份居多,事实证明,一个人出差,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即便你是一个新手(项目新手),别人也会觉得你是老手,不是从技术上,而是从责任上。

很客观的说,当你对你现在要做的项目充满了责任之后,你会迅速的从新手变成老手。所以出差一开始,我就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转变,这时,没人在你身边教你该怎么做,没人教你该先做什么,大家都是在给你提bug,或者在推卸bug,所以你要学会分清主次,要学会委婉的告诉别人,这个bug是你们的,而不是我们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对于linux的接触,虽然以前也断断续续的用过,但是对于项目部署还真是一窍不通,只能现学现卖。关于这个的总结,我写了几篇文章。真实的接触到这些东西,并且学习到一些很有用的命令和工具(vi)之后,发现自己对linux服务器的陌生感降低很多。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软件开发,光开发是不行的,还要了解运行环境,熟悉运行环境。

这次出差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也成长了不少。

第四:换工作
出差回来之后,就自己装了一个linux虚拟机,搭建了服务器环境。主要是熟悉命令和软件。出差回来之后项目并没有结束,依然每天都有一些小改动,或者小bug。有时也要去研究院现场测试,修改。

其实光是这样的话,也很好,最起码只做java就行,也可以顺着java的方向往后计划。这里说到计划,不得不补充一下。 关于学习计划,在过年之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在学校里的计划其实就是到SSH就完了。

工作之后其实是应该有一个计划的,但这个计划很难做,因为公司可能接各种各样的项目,java、.NET、php、vb,所以无论你打算深入学习哪个方向你都会被打扰,因为如果你学习的东西不能用于提高你的工作水平,那其实是没有多少帮助的。

所以这时的我觉得前路一片迷茫,主要是不知道下一步的计划该怎么制定,如果没有制定好计划,每天这么早起晚睡,也没有多少意义。

有时候晚上郁闷了,就和师兄打电话聊聊,这时候我也意识到了,人的视野是受他一直一来所做的事情所限制的。所以师兄的建议并不能够进入我的脑海。我选择走软件这条路,不是为了一份工作,我是从一个纯对技术的热爱的角度出发的。或许我还没有那么多的人生经历,不了解生活的本质。但是我一直在告诉自己有些事,你要是想做的话,即便不知道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那你应该去做,因为这样你才能够看的更多。

所以在某月某日,跟师兄说了我打算辞职的想法,师兄也没多说什么。

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让我觉得心存遗憾。

这个事还得从一个外包面试说起。说是要让我过去面试一下,充一下场面,以示我们公司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过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本来以为去面试一下就完事了,告诉对方我们有人。但是面试完之后,对方公司确要我们两个过去(当时和成云一块去的)。不过我是不能去的,一来是已经找好新公司了;二来,本来就说好要辞职了,怎么可能过去。因此,最后和师兄争论很久之后,师兄也终于放弃了把我在拉回去的念头,只能找对方领导商量换人事宜。

这件事,我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但是已经过去的事了,摆出来,对与错也都无所谓了,只供以后参考借鉴了。

第五:新工作,做产品
说到做产品,还得说以前和师兄打电话的时候,经常也会说到做外包和做产品。所以当时的想法是,换工作,一定不做外包。所以很自然的,有一个做产品的公司,对我感兴趣,我自然也要去看看。

说到新工作,其实要先感谢一下“周伯通”这个新浪微博的应用,因为在说好要辞职的时候,已经开始准备简历了,不过在投简历之前,在“周伯通”上发了一条很简明的求职信息。不过确因此也收到了几个邀请。

但是有时候就得讲缘分,缘分这个东西,应该是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发邀请的企业有三个,走秀网,大街网,另外一个公司忘了名字。这几个都是在我发表信息前段时间就发送邀请的,不过那时其实我还有很多事要忙,因为要忙交接,也没有时间去面试,所以也没有联系。
等后来,有一个公司(也就是我现在的公司)直接加我qq和我聊。刚好这段时间事情基本处理完了,于是抽时间见面,聊的还不错。然后就上班。

新公司做旅游网站,用python和django框架,这些东西都没有接触过,好在python使用起来不难,尤其是你有了其他语言方面经验之后,所以也是边用边学。而django就和ssh有些类似,提供url管理,ORM映射。

另外一开始还有大量的web端工作要做,虽然以前对web端的开发也很熟悉,但是毕竟没有研究过css和js,很多概念只是停留在会用的层次。所以这段时间专注于css和js,读了一些书,感觉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有了很大的变化。

关于现在公司的环境,说实话,很喜欢,因为创业型的公司,没有那种办公室氛围,大家工作的都很轻松。不过应该多组织一些团队的活动,运动,或者团队素质培养,另外还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写了一晚上,写的都困了。

总结这一年,我觉得关键词有两个:积累,迷茫。不过好在这些都过去了,关于下一步的计划,已经在脑海中产生了,因此,新的一年里,继续按计划行事,稳步前行。 - from the5fire.com
----EOF-----

微信公众号:Python程序员杂谈

别人正在读

其他分类: